印刷总产值1.43万亿,企业抓住四大趋势可保无忧
2023-08-15 12:04:17 包装地带superpack.cn

“截至2022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1.43万亿元,整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3中国印刷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发布的这一数据,振奋了印刷业发展信心。


【资料图】

“当前,我国印刷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效率显著提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区域布局合理演进,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会对印刷业发展态势的研判,掷地有声。

按需印刷渐成行业新风

一本300余页的书,从在手机上扫码下单发出印刷需求,到审核、印制、裁切、装订成书,只需5分钟左右的时间。拿在手上,还带着余温。

在大会设置的“数字新生态 按需新体验”印刷智能测试线专题展上,记者见到了一条按需印刷全流程生产线。

生产线上,从圣德科技的数码印刷机到英厚机械的装订机,从按需印刷智能制造数据服务平台到数码印刷在线检测系统,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和国外同类机器相比拥有较大成本优势。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书无需大批量下单,一本就可以起印。既省去制版、营销等中间环节,又可让出版社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调整库存、缓解库存压力,智能高效,是未来图书生产和购销的新方向之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胡行同告诉记者。

按需印刷智能制造,不仅在展览上有所体现,也被部分出版社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面对图书出版品种增多但单本印量下降、规模快速增长带来库存压力等出版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对自身经营科学类专业图书所具备的“长尾效应”的考量,科学出版社从2015年开始尝试按需印刷。

“针对印量在50册以上的新书重印需求、印量在5册以下的网站订单和图书馆馆配需求,我们都可以开展业务。”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介绍,“2016年1月正式投产后,按需印刷生产线日均生产书刊180种、1500册,单日峰值最高达600种。2022年,全社数码印装生产475万册、码洋达4.3亿元,其中订单生产11万册、码洋1238万元,可供品种达3.5万种,按需印刷占全社业务的比重持续攀升。”

按需印刷,推广动力不仅在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行业生产与管理标准,也至关重要。

针对按需印刷当前存在的版权页信息修改频次高、订单数量低于缴送数量且同一版次重复缴送、数据标准不一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开展图书版权页信息改革试点、样书缴送改革试点等工作,完善按需印刷标准体系,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行业效能

“加快发展数字印刷”“实施印刷智能制造工程”,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2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名单和20家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单位。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2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之一。2021年,裕同科技在河南许昌建成印刷包装行业首家全面化智能工厂——许昌裕同。

“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等目标,许昌裕同携手中国电信打造5G标杆工厂,为AGV智能机器人提供低延时、高可靠的通信保障,以ERP系统为保障,实施从机台数据采集到仓库WMS、车间MES、AGV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造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生产过程。”裕同科技信息化副总监周礼球介绍。

许昌裕同还实现了仓库自动出入库,车间物流搬运无人化与智能调度,生产需求自动叫料,关键数据实时采集,设备异常及时上报。全自动、精细化生产管理流程,让印刷的质与效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美柯乐制版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也致力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

“从生产计划实现数字化排期、智能仓储、印刷质量检测自动化,到机器人解决拉料问题,我们实现了生产全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此外,还积极运用净化燃料、数字中央空气系统、水冷式空调系统,降低生产环节中的污染和能耗。”美柯乐印务公司董事牟少翔介绍。

在过去,图书印刷质量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抽检。缺字漏字、页码错位、装订脱胶、喷头堵塞造成的滴墨等问题,全靠老师傅们的“火眼金睛”进行甄别。

当前,全自动印刷质量检测系统正在行业迅速推广。

“我们生产的质检机器,依靠光学相机对每一页进行拍照,与原电子文件进行对比,可以迅速发现印刷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系统进行校正,不需要老师傅们再24小时连轴转、值夜班了。”华夏视科工作人员张岩说。

据上海市对当地712家印刷企业数字化贯通水平进行的调研:43.70%的企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排产排程数字化,46.06%的企业实现了设备、工序、生产线、车间不同层级的生产过程监控,27.95%的企业实现了不同特点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30.51%的企业实现不同目标的数字化质量控制。

未来的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会上多位行业专家达成共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