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7月下旬以来,受台风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8月2日~5日,吉林、黑龙江发生强降雨过程。据气象部门预报,第6号台风“卡努”10日在朝鲜半岛登陆,预计11日移入我国东北地区。8月10日~13日,可能在东北地区东部、北部发生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两期降雨叠加,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高。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自然资源部主动提级,于8月8日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在66名常态驻守专家和205名机动防御专家到岗在位和8月1日派出专家工作组的基础上,增派3组13人司局级同志带队专家工作组赶赴东北三省,协助指导地方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工作组将和地方一起加强会商研判,分析台风路径及其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加密雨情和地灾趋势预警预报;加强技术支撑,提前预置力量,在台风和强降雨来临前,巡查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督促各级自然资源系统,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地质灾害伤亡情况发生。
8月8日,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要求部属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做好台风“卡努”海洋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备勤,把海洋观测监测、数据传输、预警预报、会商研判、信息发布和灾害评估等重要环节落到实处;加强会商研判,重点关注“卡努”的发展态势,同时关注第7号台风移动走向和强度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及时派出专家工作组,针对重点隐患区,加强对地方海洋灾害防御的指导;实行信息零报告制度,第一时间报送灾情信息。
连日来,自然资源部相关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投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在预警预报、应急测绘、遥感监测、灾情调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海洋灾害趋势预测及应急会商,为国家防总等提供风暴潮、海浪灾害96小时预判报告,提供对我国影响严重的关键节点决策材料,给出重点岸段防御提示等信息;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警报5期、海浪警报6期。8月9日,针对台风“卡努”,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继续发布海浪黄色警报,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风暴潮、海浪灾害应急工作。
受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多地发生特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省防指成员单位,迅速启动应急测绘保障预案,集结力量,第一时间为抗洪抢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截至8月9日,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共投入200余人次,无人机及应急车辆20架/台次,向省防指、各防汛单位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各类专题防汛地图等317幅,为黑龙江省组织抗洪抢险、人员及时安全撤离等指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数据保障支撑。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发挥数据与技术优势,严阵以待,为迎战台风“卡努”做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8月4日,针对交通运输部、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需求,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启动了牡丹江流域防汛救灾应急遥感监测,先后获取并提供灾前灾后数据22景,及时通过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推送至需求单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7月31日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8月3日启动东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通过高分三号SAR卫星和两颗1米CSAR卫星对洪涝区域进行应急观测,制作数据产品和专题产品图。3颗卫星均为雷达卫星,不受云和雨的影响,可快速发现洪水覆盖范围。目前已向9家单位提供了494GB卫星数据和47幅受灾区域遥感影像专题产品图。
针对台风引发的风暴潮、海浪灾害,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派出工作组,于灾前赶赴灾害可能影响区域,开展海水淹没模型计算,制作淹没风险动态图。灾后赴现场针对海水淹没、承灾体受损情况等进行调查走访,明确受灾范围,研究致灾机理;对预警报结果、淹没模型进行验证,开展灾情统计,工作范围涉及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海洋减灾中心将于近期派出专家工作组赴辽宁等地,指导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和灾情调查,应对台风“卡努”可能带来的影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