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梦想着像天上的鸟儿一般无拘无束,可你知道吗?鸟儿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自由。
【资料图】
海鸥
在群体当中,有 两种鸟类 水火不容,它们争斗了 3600万年 ,是地球上最水火不容的生物,如今谁能笑到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
两种生物
其中一种是 鹰形目 ,我们平时常说的老鹰就是其中的一种,此外还包括雕、秃鹫等等。
鹰形目家族
它们遍布各个大洲大陆(南极洲除外),生活在各种环境当中,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鹰形目的起源大约在4500到3600万年前。
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从当时其他 鸟纲动物 当中分化而来,另一种观点提出,鹰形目是直接 从恐龙进化而来 的。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鹰形目通常性情都比较凶猛,属于猛禽类的猎食动物,相比其他鸟类,鹰形目完全就是天空的霸主,几乎与恐龙的性格一脉相承。
老鹰身体结构
比如,雕就喜欢捕食地面上的一些中型草食动物,包括小鹿、绵羊等。
之所以将鹰形目称为天空的霸主,与 它们的能力 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老鹰是出了名的“千里眼”,它能够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猎物,并精准地将其捕获。
因为鹰形目的视觉神经非常发达,这也是鸟类共有的特征,而鹰形目则是鸟类当中最厉害的。
它们的眼睛就像是自带了一个“八倍镜”,能够敏锐捕捉到超远距离的物体。
鹰形目的视觉令人羡慕
不仅如此,它们 锐利的爪牙 也是一大杀招,如果人们不慎被天上的老鹰抓中,少说也要掉一层皮。
另一种生物则是 鸮形目 ,猫头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物种。
科学家在化石当中发现,鸮形目最早出现于5000万年前,比鹰形目更早。
鸮形目的长相过于鬼畜了
它们很有可能由鸮科鸟类进化而来,第一批进化的鸮形目已经灭绝,科学家只能从化石去研究它们。
鸮形目的夜视能力极强,它们的眼睛自带一个 “夜视仪” ,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捕捉到猎物的踪迹。
因此,鸮形目也成了夜行动物。
那么两个种类的动物究竟是怎样产生恩怨的呢?这就要追溯到鹰形目的出现时期。
恩怨纠葛
由于鸮形目更早出现, 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捕食能力 使得它们一度登上了天空霸主的宝座。
直到鹰形目种类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翱翔于天际的雄鹰
当时的鹰形目体型还没有如今大,雕、秃鹫等种类还没有完全分化出来,但是它们凭借着过人的行动能力,在天上混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鹰形目一经出现,就达到了鸮形目进化千年的“高度”。
此时两个种类的物种几乎保持一个 平衡的状态 ,它们谁也无法奈何对方。
然而,鹰形目的上限明显要比鸮形目高,随着雕、秃鹫等大型种类的出现,鸮形目逐渐失去了优势。
雕不仅有着鹰形目共有的优点,而且它的体形很大,能够猎食更多的食草类动物。
鹰与雕的外形区别
当鸮形目的霸主地位被挑战之后,它们不得不选择隐退,让出原本的 栖息地 。
当然,鸮形目也不是吃素的,它们为了扳回一城,进化出了夜视能力和更强地感知神经。
在白天的时候,鸮形目往往躲在阴暗的地方,等待夜幕的降临。
毕竟鹰形目有着身体上的优势,聪明的鸮形目不会与它们发生直接性的冲突。
到了晚上,即使鹰形目的眼睛再好使,也无法在黑夜中看到光亮,更何况,劳累了一天的它们也需要休息。
鸮形目便偷偷来到它们的栖息地, 对鹰形目的幼崽 痛下杀手。
鹰形目:鸮形目的手太黑
到了白天,鹰形目自然就会进行反击,“满大街”的寻找鸮形目进行复仇。
一个是白天的天空之王,另一个是夜晚的天空之王,就这样两者打打闹闹,度过了千万年的岁月。
成王败寇
整体来讲,不论是鸮形目还是鹰形目都有缺点都有优点,孰优孰劣很难划分。
经过了千万年的争斗,双方的种群数量都被控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但是,随着 人类足迹 的深入,这两个种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趋势衰减。
在未来,它们或许都会消失在地球上,没有所谓的赢家,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人类自己。
动物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鸮形目和鹰形目之间的争斗,属于自然界的相生相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方物种的泛滥。
自然界当中,像这样的 相互制衡 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蛇和老鼠。
蛇鼠之争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古话“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蛇吃鼠我们都能理解,可鼠吃蛇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蛇冬眠的时候,会陷入到 假死状态 ,除非外界的温度达到适合复苏的条件,否则它们不会醒来。
而冬季又是食物最缺乏的季节,田地间的老鼠会抓住一切可以进食的机会,来熬过漫长的冬天。
这个时候,熟睡的蛇便成为了它们最好的选择。
冬眠的蛇
大家都知道,老鼠的食性非常杂,只要不是有害的东西,它们都吃。
一根“大辣条”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往往能够满足它们大半个月的 食物需求 。
而且蛇冬眠的洞穴和老鼠的洞穴相似,它们都喜欢生活在干燥阴暗的区域当中。
有的时候,老鼠“走错了”家门,就很容易碰到一根熟睡的“大辣条”。
此时的蛇无任何抵抗能力
蛇冬眠的时间一般在11月到次年的4月,期间它们就是待人宰割的“羊羔”, 鼠吃蛇半年 也是这个道理。
苏醒后的蛇非常饥饿,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其他食物,洞穴中的老鼠便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对象。
我国著名的蛇岛大连蛇岛就是利用老鼠和毒蛇保持了一个平衡度,使得当地的生态不会找到破坏。
老鼠和蛇可能无法表现出恩怨纠葛,毕竟它们只是吃和被吃的关系,没有恩怨的说法。
而 狼和猞猁 是一对十足的冤家。
在冬季的时候,狼通常是成群结队的行动,它们经常争抢猞猁的食物,让猞猁心生怨恨。
但猞猁又是典型的独居动物,只能隐忍下来。
猞猁家族
等到第二年的春夏之际,狼群产子季节的到来,便成为了它们最好的复仇时期。
此时的狼为了抚养后代,通常会脱离狼群独立生活,每当看守幼崽的狼出去觅食的时候,猞猁便会从草丛当中窜出,将幼崽咬死。
聪明的狼自然不会甘心,到了冬天,又会成群结队地找猞猁报仇。
狼可不好惹
双方打得是有来有回, 结下的仇怨 几乎刻在了基因当中。
可是人类却打破了双方的平衡,如今猞猁被人类滥捕滥杀,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
爱护自然界的动物是人类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在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